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尹思源

春风又至,海棠花开。恰逢周末,天津市和平区滨江道上游人如织。有近百年历史的劝业场外,铛铛车往来穿梭,发出阵阵悦耳的笛声,与店铺的音乐声、孩童的欢笑声、商贩的叫卖声汇在一起,把城市装点得满是生机与活力。

沿着滨江道向东北方向走一百米左右,“百年历史百米长”的杨福荫路挤在两排老楼中间,像一位饱经世事的长者,静静地看着不远处的喧嚣。踏着杨福荫路上的斑驳树影,记者走进了福荫书店。


(资料图)

这是一间“自助购书”的书店,书店负责人刘毅每天开门后就会离开,直到关店前才会回来。顾客们自行选书后按照价签上的价格付款,在大部分时间里,这家店处于真正的“无人”状态。

20多年来,一缕书香从这里飘散开,为这座城刻上了一抹深深的文化印记。

一座城的书香名片

步入福荫书店,就能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会儿是自助购书,您和书是这的主人。整间书店大概50平方米,越过门厅后有两个房间,中间用门帘隔着。外间类似展厅,简易的木架上摆放着时下最热门的书籍门类,数量不多却本本经典。里间则是书店的热门“打卡地”,留言墙、印章台与数千册图书融为一体,不时有年轻人来拍照留念。

在网络平台的“天津书店音像好评榜”上,福荫书店占据着榜首位置。在福荫书店的“老主顾”们看来,这间“无人售书”书店风格刚好契合了天津这座城市的节奏,是天津的一张“书香名片”。

开在繁华商业街边缘的安静小店隔绝了热闹,没有过多的文创产品,没有咖啡甜点,也没有店员的过度推销,只有店主和读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和相互信任。

“在这里能感受到天津‘海风吹来的书香’。”27岁的冯女士和这间书店结缘已经十多年,这间书店承载着她的青春记忆,几乎每个月她都要来逛一逛,“家里有很多书,大部分都是在这里买的,也去过很多书店,但很难体验到这里带给我的温馨和静谧。”

55岁的刘毅是一位典型的“天津爷们儿”,爽朗乐观、热情洒脱,这间书店也像他一样,充满“松弛感”和“信任感”。在许多老主顾眼中,这种“松弛感”和“信任感”正是福荫书店的宝贵之处。

一个人在店里时,刘毅喜欢看留言墙上的纸条。他说,这种无人售书的形式在他和读者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不论是想买的书目还是顾客的购书体验,点滴感悟还是人生思考,刘毅都会认真阅读,他喜欢这种“原始而纯粹”的沟通。

“为什么在这么难找的巷子里开书店,不怕经营不下去吗?”许多远道而来的顾客心生疑惑。但1997年正式营业至今,这间小书屋就一直在这里,从未换过地方。“酒香不怕巷子深,书香也不怕。”刘毅哈哈一笑,“天津的城市气质就是淡然平和的,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下,福荫书店吸引了一批“专属客流”,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认可。2020年到2022年,福荫书店连续三年被评为“天津市最美书店”之一。

书店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读者也越来越多,刘毅在书店柜台处摆满了各类介绍天津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书,希望通过阅读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天津。

他拿起一本《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向记者介绍,这册书已经卖出600多本,基本隔一段时间就要补一次货。“天津的书店宣传天津的历史和文化,让更多朋友喜欢天津,这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

一家店,见证时代变迁

“自助售书模式开展以来,没有丢过一本书,还收获了这么多的认可和鼓励,这是我完全没有想过的。”从2018年尝试无人售书至今,留言墙上已经贴满了纸条,刘毅不禁感慨,“从一个小书摊发展到现在,我这间小店也算见证了这座城市二十多年来的变迁。”

福荫书店内的留言墙。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尹思源摄

时钟拨回1996年,没能躲过下岗潮的刘毅思考起了谋生的法子。听朋友介绍卖书是个不错的出路,他跑去图书批发市场选购了近300元的书,推着自行车驮着书筐摆起了小书摊。

一年后,福荫书店正式开业。杨福荫路位于海河畔,所在区域是当年天津轻纺产品销售中心之一,各类轻纺产品琳琅满目,唯独缺少相应的专业书籍。刘毅专程赶往北京,联系出版社选购了一批纺织、裁剪类专业书籍,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

“当时正处于出版发行行业的‘黄金期’,最多的时候一小时就能卖出300本书,基本一整天都在忙。”

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不到30岁的刘毅爱读金庸,喜欢和附近学校的学生们交流武侠小说中的精彩段落。“推着车去附近学校卖书,一般都是‘满载而去、空手而回’。”

但很快,他就遇到了经营难题。2003年,互联网购书平台迎来迅猛发展,在“快递配送+货到付款”的商业流程下,网络购书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第一选择,福荫书店的销量也受到明显影响。“最少的时候一天只能卖四五本书,很多熟客也都不来了。”

福荫书店入口。(受访者供图)

不仅如此,进入21世纪,天津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工业战略东移,纺织、化工、机械等企业相继搬迁改造。海河两岸逐渐由轻纺产品销售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业为引擎的景观带与文化带。

刘毅逐渐意识到,年轻人转向网络购书,之前畅销的纺织类专业书籍也即将“失宠”。想要锁定读者群,就要有自己的特色。

那段时间,他几乎尝试了能想到的所有办法,提升书籍品类、降低销售价格,搞促销、跑展会、摆书摊……刘毅说,很多同行被迫转行,书店能够坚持下来,全靠社会各界的帮助和鼓励。

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10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实体书店逐渐恢复人气,福荫书店也慢慢走出寒冬。2017年,刘毅获得天津市发放的书店专项扶持资金。他把小书屋装修一新,策划了一系列活动。2018年,他开始尝试“无人售书”的模式。

一缕书香,无可替代

简单吃了口从家里带来的午餐,刘毅外出办事,记者得以感受这间小店的“无人时光”。店内没有音乐,也没有华丽的装潢,屋内潮湿的气味夹杂着书香,让所有感官都变得格外清晰。

身处其中,顿感静谧,翻看留言墙上的纸条,感受文字跨越时空的力量。穿行书架间,一排排看去,会发现福荫书店受欢迎的秘诀,绝不仅仅是“松弛感”和“信任感”——书籍类别很全,每种书大多只有一本,而且都是有品质的“好书”。

选定一本,付款,拆封。坐在小店唯一的圆桌旁静静阅读,仿佛时间就此停止。不知过了多久,36岁的市民高先生带着读小学的女儿走进了福荫书店。他是这间店的老顾客,一年总要来几次,因为这里“总能买到想买的书”。

高先生和女儿在福荫书店内挑选书籍。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尹思源摄

高先生说,数字化降低了阅读门槛,但也让阅读更多停留在“浅阅读”层面。“数字读物无法替代纸质书籍”仍是爱书之人的共识。作家雷达也曾点出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区别:读书需要“关机”,需要沉浸,需要专一,需要暂时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进入一种类似生命体验的状态。

“这种体验是数字阅读很难带来的。”高先生说。

刘毅对书的选择有自己的执着,在他看来,对书店的最高褒奖是“你店里的书真好”。在经营困难的日子里,他也学着大家的样子卖一些潮流书籍,虽然销量很不错,但刘毅总觉得这些书大多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相比“赚快钱”,他更喜欢用自己的方法“选好书”,走长久而稳定的经营路线。

“有颜值、有意思、有味道”,这是刘毅选书的三个标准,也是刘毅眼中的“书香”。“有颜值,就是要让读者一眼看过去就感兴趣。有意思,就是要让读者能看得进去。有味道,就是能够反复品读。”

“书店的核心是书。”为了找一本好书,刘毅没少下功夫。他常常到出版社和专家交流,到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在活动中和读者面对面沟通……刘毅最爱做的事,就是对店内的书进行整理和更新。每次购入新书后,他会将每一本书认真包好,贴好价签,仔细挑选合适的位置再摆放好。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对店内书籍的摆放与布置进行更新。

“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时刻就是我用心挑选的书被买走,有几次刚摆上还没几分钟就被买走了,觉得自己的选择得到了认可,特别开心。”

尽管已经有了一定名气,但福荫书店一年的营业额只有20多万元,仍承受着来自网络销售的冲击。除去十多万元的进书成本和其他店铺开销,几乎没有利润。“为什么不做网店?”许多顾客有同样的疑问,刘毅却有着自己的执着与坚持。

“天津人常说‘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这并不意味着这里的人不积极上进,而是我们觉得一旦这个事情有意义,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刘毅说,纸质阅读无可替代,书店也有独特的价值。在网络平台购书和到店铺购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如今阅读习惯越来越多元,书店也正重新被人们看见。

“我希望继续坚持慢阅读、深阅读的习惯,把我这间小店、这缕书香再传远一点。”刘毅说。

上一篇:

下一篇: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