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消息!阴阳师贰体验:3000 元定位的参考级耳机,平头耳机的终点?
早记得在用FiiOFF3时我就讲过,我是从平头耳机还算兴盛的年代开始对耳
2023-06-13早记得在用 FiiO FF3 时我就讲过,我是从平头耳机还算兴盛的年代开始对耳机有所认知。
当年对于这些相关知识和声音描述没有概念,只是知道了:
(相关资料图)
「原来不同的耳机插到 MP3 里面,声原来可以不一样。哪怕,我听的只是一台 iPod Shuffle。」
简单来说,就是那个年代的平头耳机给了我对声音和耳机的启蒙。
但那些年被平头所带起,可能都只不过是刚好碰上了那个时代而已,我对这个平头没有太大的执著和情怀。
这么看来,会和今日的巡回有点矛盾。(笑
矛盾就,容后再讲。
现在先来试试这一次巡回带来的新耳机,钛铃阴阳师贰平头塞。
后面才发现,钛铃阴阳师贰的英文命名里面还包含了 Bell-Ti 的字段。
钛合金外壳延续了之前类似乐器铃铛的设计,表面是纯粹的金属纹路,基本没有做修饰。导声孔的位置也用了钛合金材质,官方只是将其调成了
这种表面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容易留下按压痕迹,什么指纹手印都不会现形。既方便了想经常擦拭耳机的用家,可能也都方便了要拍这款耳机的玩家。
对,要对抗金属亮面上的反光和指纹实在是太难了。(笑
回到耳机,阴阳师贰这铃铛造型也很特别,大小部分中间的「凹槽」刚好能够紧贴外耳屏间切迹的位置,耳机也能够很好地安放在耳屏内侧。
贴合结构带来了舒适度,刚好「卡」耳屏里面的话就可以提升佩戴稳定性。
加上左右耳机线足够长,要是你又有「强行挂耳」的习惯,阴阳师贰也能够满足。就算是挂耳到正常佩戴状态,耳机线也还留了一丢丢空间给头部正常活动。
但其实本来佩戴就挺稳的,这个「耳挂」其实没太大必要。
整体的佩戴很舒服,设计带来的稳定性和贴合度都能够在佩戴时展示出来,如果你是裸机佩戴的话,可能只需要注意下冬天时的温度吧。(笑
不过,耳机附带的是比较厚耳棉,装上之后几乎覆盖了半个机身,戴上去几乎感觉不到金属的温度。也因为海绵太厚的关系,耳机能够塞入屏间切迹的贴合感不明显,但并不会影响佩戴稳定性。
但有这么精准的结构贴合,也意味著耳机的佩戴都要很精准。需要旋转到合适的角度,这佩戴效果才会生效。
说完耳机到线材,阴阳师贰用了大部分平头耳机都采用的固定线材的模式,按照接口和线材不同分成了三个版本,分别是 3.5mm 版、4.4mm 版的 Bell-Ti,以及用了可换接头设计,并提供 2.5mm、4.4mm 平衡口和 3.5mm 接头的 Bell-Ti Plus。
Bell-Ti 和 Bell-Ti Plus 用的线材也有差别,我手上的 4.4mm Bell-Ti 版用的 5N 纯银线,而 Bell-Ti Plus 版则用了他们独角的二次冶炼音圈铜箔基线。两款线材都是属于细长的类型,4.4mm 接口是正常大小,但重量感不明显。
这里有一点要提一下,虽然 Bell-Ti 的 3.5 和 4.4 都是固定接口,但接口处还是保留了旋转螺纹的设计。所以如果你真的要拧它,它还是会打开的。
但因为里面都是固定的设计,所以我奉劝——
「千万!千万!千万!不要拧开!」
阴阳师贰 Bell-Ti 用了搭载全铝线圈和夹钢式一体化振膜的 15mm 动圈单元,振膜边缘用了同材质钻石切割悬边 α。官方表示全铝线圈用于提升细节和瞬态表现,改用这种材质和设计的单元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动态表现。
Bell-Ti Plus 用的则是 16mm 大的单元,单元振膜的同材质钻石切割悬边从 α 升级到 α+。参数上,灵敏度则是 103dB(± 3%),会比 Bell-Ti 版的 106dB(± 3%)低一点。
两款都用了 N55 内磁磁路结构体磁铁,磁密度和磁效率都有所提升,从而进一步降低失真。
试听方面,鉴于耳机阻抗有 30 Ω 而且还是固定 4.4mm 接口,那试听的部分就分成播放器和小尾巴两部分。
播放器用熟悉的 M11 Pro 听本地,而小尾巴则是 Cayin RU6 Playback 接电脑听 Cover 和 Spotify:
接 M11 Pro 听的是《Finding Charlie》,默认开启了高增益模式。
不知道我本身是不是有低推力恐惧症,反正就像拿到手的相机会先关前帘一样,只要我能开的,到手的设备不管是尾巴还是播放器都会开启高增益。
在此模式下听阴阳师贰,整个状态都很四平八稳。就像是一个传奇车手可以开车重合完美路线的表现一样,阴阳师贰的声音我也不敢说是这个价位上的「零瑕疵,但它真的能够把该价位上教科书级别的均衡和扎实功底都表现出来。
声音整体算是清爽的类别,细节清晰明亮。这里不单只是单元的功率,被选择的全银线材也能够提供一些加成。
鼓点在突出的时候有我需要的力道和厚重感,像是在《黑方格》里面那种衬底的场景,背景鼓不会抢戏,能够和人声、主体音乐保持距离感,但表现也不会含糊。
歌手站位就相对靠后一点,这个可能需要我去习惯一下。但声音刻画还好,尽管人声不突出但也不会含糊在背景之内,演唱时的细节也有保留,歌手的小习惯都能清晰听到。
耳机声场相对宽,录音室专辑给到的空间不再是一个「逼夹」的黑色密闭方块。声音里面的延展都控制得很好,没有突然断尾的问题,听起来要舒服太多了。
特别是在《重读兴趣班》最后一段延伸到结束,听 hi-hat 慢慢停的时候,这种舒适感会特别强。
换上 RU6 Playback 来听 Music Panda,听感不会太打折扣,或者能说明耳机不太食规格。耳机不算特别难推,在 MacBook Pro 输出音量调到 2/3 的地方,RU6 Playback 在高增益模式下给到 38-9 的音量就够了。
声音的控制力也足够,面对古 Sir 古巨基对 DMF 的演绎都能够演绎。官方提到那种随意流转变化、毫无拘束空气感,相信能够在这个版本的 DMF 里完全表现出来。
特别是在 KB 的鼓开启的第二段,你能够感受到共鸣位慢慢升的头壳顶的位置。加上古 Sir 的无缝真假音切换,听著听著就...沉船了。
当然,我觉得 Music Panda 这一集听到这里就可以了。
哪怕是号称 Reference 级别的阴阳师贰,面对演唱「小动作」多且有点「扯虾式」演唱,阴阳师贰其实都无能为力。
唯有,希望歌手可以再努力点吧。(笑
最后再提一点就是,如果用这个组合去看一些收音比较用心的节目,哪怕是以讲为主的评测片,阴阳师贰在人声细节的表现都会有奇效。
听久了,其实还是会和那个共鸣感一样,很上头。
「我知,边有人会系评测片度 J 人声。」
用过阴阳师贰之后,大概给我的感觉就是:
「阴阳师贰,也还是一个将所有投资和努力都押在声音上的系列。」
延续传统的造型以及提升适配度的佩戴设计,是耳机体验的基础,前些年要让一副全金属耳机轻松戴到耳朵上就已经是一件不轻松的事,现在用上了更轻的 Ti 合金,并且有了适配,整个佩戴都要变得容易且舒服得多,也会比只有一个圆饼「硌」在耳朵上要来得安全。
新单元带来了一种非常扎实的空气感,高频乐器、细节刻画也在线材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足够的表现。解析力不算特别强,但也够用。加上整体的氛围渲染和空间感营造,阴阳师贰能够做出一种质素和舒适度兼得的声音。
可能有些追求润泽度和厚度的我觉它偏淡一点,它也没有那种非常具备侵略性的「埋身感」。
但这就是阴阳师贰想要表达的效果,可能是基于「参考级 Reference」考虑,它才会选择了现在这种声音的平衡感。
所以,如果你问我它是不是我在平头塞的终点,那对味道追求更多的我自然会给你否定的答案。
就像参考答案一样,它必须是正确或应该说「靓声」的一种答案,但并不能囊括下所有正确的答案。每个人的口味不同,自然想要的东西就不同。
另外,定位在 3000-4999 的阴阳师贰自然也不会是终点啦。
哪怕官方很落力地在宣传页面上强调「最终选择」,就连「不可换线」也用被用作「一步到位」的宣传素材,实属有点用力过度。(笑
但对于需要不断进步的厂牌来说,未来必定还会再更新或者推出更好的同属性、同类型产品。
平头市场其实也没有我们现在想象的那么窄,现阶段还是有不少带了可换线、可换接口、用上新技术单元的平头优品存在。那如果太早关门,对玩家来说就也是一种故步自封的损失吧。
但话又说回来,阴阳师贰整个系列的表现真的不错。如果你也喜好这种声音,那我个人会比较乐意推荐 Bell-Ti Plus 的版本,可换接头带来的兼容性实在是好太多了。
---
最后,再吐槽一下。这次最让我混乱的,其实是产品命名。
就一个包含两种不同接口和可换接口进阶版的系列,阴阳师贰这个我不知道应不应该定义为系列的下面就有好几个描述,英文就有如 Bell-Ti、Bell-Ti Plus 和 Bell-Ti Onmyoji 三个写法,加上阴阳师贰、钛铃这些中文名...
真心,有点乱。